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新闻
【讲座】刘明明:“每”为什么需要“都”? 2019年12月30日

时       间: 2020.01.02 11:45~13:00

地       点: 中国 北京 清华大学文南楼204会议室

形       式: 现场

主办单位: 清华大学外文系

人       数: 待定

“每”为什么需要“都”?

转载自微信公众号:语言学之妙


主讲人:刘明明(清华大学外文系)

时间:1月2日(周四)11:45

地点:清华大学文南楼204会议室

讲座内容:

汉语中表达全称量化通常需要“每/所有”和“都”共同出现, 前人的研究普遍认为这是因为汉语的“每”没有完整的全称量化义,因此需要“都”作为一个量化成分来辅助其实现英语的every所能表达的量化义. 本次报告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个新的语用上的视角.我们给出证据证明“每”具有完整的全称量化义,是一个典型的全称量化词.另一方面,我们采取Liu (2017)对“都”多种用法的一个统一分析,认为“都”没有个体量化功能,含“都”的句子和不含“都”的句子在断言义上完全相同, “都”仅仅是增加一个预设,要求与之结合的句子比语境中该句的所有候选项都要强, “都”的各种用法都可以从这一预设推导而来.最后, “每”和“都”的共现是一种语言中普遍出现的“强制性预设”(Obligatory Presupposition)现象: 即某些含有预设的词在其预设得到满足的语境下会被要求强制出现. 如the sun比*a sun好,正是因为前者比后者多了一个“只有一个太阳”的预设; 该预设在现实世界得到满足,因此the必须出现.同理,在“每”出现的大多数环境下, “都”的预设总能得到满足,因此“都”在这些情况必须出现.我们进而通过这一分析发掘出更多“都”必须出现的环境,并对前人总结出的“每”无需“都”的环境给出更细致的描写。


分享到:

最热资讯

热门标签